5月19日至21日,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邀请,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访华。达尔此次访问正值印巴局势紧张之际,其目的之一便是与中方协调下一步动向。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虽有一些可借助的外部力量,但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而言,中国无疑是其最为坚实的依靠。
5月2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会谈。(图源:外交部官网)
我们希望印巴局势能够稳定。一方面,印巴冲突若持续升级,可能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,干扰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。中巴经济走廊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项目,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意义重大,稳定的地区局势是其顺利推进的前提。另一方面,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拥有核武器,大规模冲突一旦爆发,中国也跟着倒霉。让印巴局势稳下来,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,也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。巴基斯坦也会同意中方的主张。
然而,印度方面总是迷之般的自信,思维方式也很奇怪,让大家无法把握他下一步要干什么,印巴之间能否实现持久停火仍存在不确定性。印度在此次冲突中吃了亏,却在国内组织了为期10天的狂欢。这是什么心理?这种思维太奇葩了。
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斯瓦尔举行摩托车游行。(印媒视频截图)
从政治层面看,莫迪的这一系列举动也许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,试图营造印度在冲突中取得胜利的假象,以巩固其国内支持率,让印度老百姓相信他们永远从胜利走向胜利。印度这个国家就是“小姐的心,丫鬟的命”,心气很高,但实践能力特别差,常常通过虚幻的吹嘘来满足其自尊心。这次印巴冲突便是例证。尽管印度方面在冲突中失利,但就是不肯承认,还搞庆祝活动。以前鲁迅先生批评一些中国人有阿Q心理,印度这次搞庆祝活动,就是国家级的“精神胜利法”,与鲁迅先生批判的阿Q心理如出一辙。
如果印度国内再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,按照过去的惯例,大概率还会把责任推给巴基斯坦,并采取军事挑衅行动。印度基于自身与巴基斯坦在经济、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对比,自认为具有绝对优势——其GDP约为巴基斯坦的10倍,外汇储备是巴基斯坦的几十倍,整体军事实力也强于巴基斯坦。因此,印度认为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采取强硬姿态,能够在国内政治上得分。另外,印巴双方围绕着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还在激烈博弈。印度总理莫迪的态度非常强硬,宣称巴基斯坦不会从印度拥有权利的河流中得到水。这一言论无疑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。由此可见,当前印巴之间的和平局面极为脆弱,随时可能被打破。
印度总理莫迪。(图源:外媒)
在此次印巴冲突中,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取得胜利,关键在于其军事体系的优势。以往,巴基斯坦对美式装备较为信赖,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成功,近年来巴基斯坦也成体系地采购了大量中式装备。在此次冲突中,这些中式装备特别是歼-10CE大放异彩,在空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这两天,网上传言巴基斯坦已经采购了中国的歼-35战机。
笔者从普通军迷的角度分析,虽然中国的歼-35战机可以出口,但就目前而言,巴基斯坦采购的可能性较小。当下,巴基斯坦更为现实的选择是稳步推进歼-10CE采购协议的落实。巴方此前订购了36架歼-10CE,目前中方已交付约20架,当务之急是完成剩余战机的交付工作。在此基础上,巴方后续可以再增购一批歼-10CE,这一选择既能满足巴基斯坦空军现阶段的装备需求,又与巴基斯坦的国防预算相契合。
读者评论 (13)
发表评论